知识产权信息化网(IPWOM)提供专利检索系统、专利下载软件、商标管理系统等产品及专利统计分析等服务
Rate this Content 0 投票

 

 

 

林山:EA,信​息化建设的“城市规划”

作者:刘​继承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 本文就是我们系列访谈的第四篇,我们有幸采访北京凌瑞智同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林山先生,请他来向您介绍企业架构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企业架构EADODAF

为推动企业架构(EA)理论在中国传播,CIO时代网开设了企业架构的频道(http://www.ciotimes.com/ea/ ),并计划访谈业内的专家、顾问,请他们来向您讲解到底什么是企业架构?企业架构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本文就是我们系列访谈的第四篇,我们有幸采访北京凌瑞智同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林山先生,请他来向您介绍企业架构的相关内容。下面就是本次访谈的内容。

CIO时代网:您能不能用简单的语言向别人说明到底什么是实体体系结构(EA,有人译为企业架构)?他和实体体系结构框架(EAF)是什么关系?

林山:我做IT工作近30年,部队、地方都做过,我今天想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来回答你提的这几个问题。

EA这个词汇翻译不同,我不太喜欢把它翻译成"企业架构",因为企业这个词在这里有些误导人,容易引导人理解为狭义"企业"。Enterprise在这里中文没有一个特别合适的词和它对应,相比"企业"倒是"实体"更合适些,退而求其次吧。第二"架构"这个词我个人觉得可能是港台传过来的,IT人士似乎都理解,但很多业务主管就有点晕。我查了牛津双解词典,Architecture这个词还是翻译成体系结构,而不是架构。我个人是比较喜欢体系结构这种翻译法的。

说到体系结构,就涉及到四个词汇,这四个词是:什么是体系?什么是体系结构?什么是体系结构框架?什么是体系结构框架标准?搞清了这四个词的关系,就明白了EA的确切含义。

首先体系结构要解决的是体系的问题,那体系是什么呢?有一个词叫做System of Systems,国内有翻译成"系统的系统",这个翻译是很不妥的,中文中"系统的系统"是元系统的含义,我们翻译成"复杂大系统",也有翻译成"体系"的。从军事上讲,现在的军事变革已经从平台对抗发展成体系对抗,现在已经不是单个飞机与单个飞机之间的对抗,而是整个体系之间的对抗。在这种很复杂的体系(system of systems)中,要弄清相互之间的关系,就要搞清体系结构,就是Architecture这个词,ANSI对这个词的定义是"系统的基本组成,构成系统的组件,组件之间、组件与环境的交互机制,以及控制设计和演进的原则。"这个概念很重要。说来抽象,作一比喻。Architecture一词来自建筑,那就看看建筑。梁思成先生说过"中国的古典建筑是迄今以来唯一一个标准化的建筑体系",中国古典的"木结构框架",斗、拱、梁、柱,榫卯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北宋的《营造法式》一书,总结了各种建筑的设计、结构、用料和施工的法令规范,影响直到现在,使传统技术数千年来一脉相承,自成体系。这是多么完美的体系结构,以这个来理解Architecture很好理解。我总结就是:Architecture=组件+关系+原则。还有一个词就是体系结构框架,EAF,它的意思就是怎么来表示这个体系结构,告诉别人如果你要来定义体系结构你要怎么定,要遵守什么规则。另外不同的体系结构框架又有不同的标准,这就是体系结构标准。

这四个词汇之间的关系我有一个比喻:体系是一个房子,是一个实打实的东西;体系结构就是这个房子的蓝图;而要把图画出来,就像画机械有三视图一样,怎么来定义完整的体系结构呢?这就是框架,他来引导你怎么画这个蓝图,是方法论,是规范;现在有Zachman、FEAF、 DODAF、MODAF、TOGAF等等不同的体系结构框架标准,DODAF只是标准之一。

所以,我说EA就是城市规划,单个的架构设计是单个建筑体的蓝图设计,单个房子可能设计的不错,但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很糟糕,比如西客站,这就是城市规划没做好。我看北京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做得就比较好。

回到EA的实质来看,我用1+4来总结:1就是战略,我要干什么;然后有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4个。可以画这么一张图,底层是一个台基,表示技术架构,战略是屋顶,业务、信息和系统是支柱,支起这样1+4的一个房子。

CIO时代网:实体体系结构(EA)到底有什么用?是不是又是一个新的忽悠人的"三字经"?

林山:我觉得有些时候"忽悠人"是被这个名词给忽悠了。如果EA是一个蓝图,那蓝图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现在经常说要避免"三边工程":边测绘、边设计、边施工,结果整个工程搞得一塌糊涂。我们很多的信息系统也是"三边"工程,需求没搞清、业务没梳理完就开始开发,一边梳理需求一边编程一边建系统。这种状况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是存在的,现在信息孤岛少了,但还是存在一堆烟囱,互相之间不能互通,也有人比喻是"一锅面条",花了很大的力气做出了一堆堆根本不相连的系统。

美国其实也是这样的,也是有一大堆烟囱,为了打通他们之间的关系,才总结出了EA的理论。以DODAF为例,我看他的发展史,海湾战争结束后有一个总结,反思三军信息不能互通的状况,他们提到了参谋人员要坐着飞机去送作战信息,可见他们也是一堆烟囱。

我们现在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胡总书记几年前也专门作过指示"要切实搞好装备发展的科学筹划和顶层设计"。那怎么做好顶层设计呢?我认为EA就是方法论之一。

另外,我觉得EA也不是新东西,也不能被吓唬住。毛主席说"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DODAF里面要表达的各种东西,以前在我们的各种规定里也都有,也都做了,就是没有这么体系化、模型化,比如业务需求、组织机构,技术系统的功能、接口、计划等等也都有,这些点来说都不是新的,一直都存在的。只是我们原来更多的是文字表达为主,缺少抽象化的东西。刚才我们谈到EA一定是和system of systems有关,一定是一个复杂的东西,不是复杂的就用不到。比如国防这么大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么高深的技术,没有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能够说的清楚,那就只能大家一起说,大家一起说就必须有一个沟通的标准,因为大家来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专业,文字的表述就会变形的,就需要用模型这种抽象化的东西来为大家达成一个共同的理解,这就是建模。其实我们以前也做了建模,但是模型和模型之间缺乏关联。EAF就综合了模型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模型,它用一组大家都能理解的、证明是可行的模型和表格来表达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得你画出来的模型是通用的、完整的,这个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说EA并不是"忽悠"人的,它"古已有之"。但我想强调,体系结构不是充分条件,按照这个做了不一定成功;它是必要条件,就是说你不按照这个做肯定不行。

CIO时代网:DODAF在美国的发展情况如何?DODAF实施这么多年到底取得了什么效果?

林山:DODAF应该从早期的C4ISR开始,他有一个路线图,刚才谈到1992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开始反思,需要有一个规范来统筹信息化建设;另外,1992年还有一个事,就是Zachman框架的完善,从3列扩展到6列,形成了一个5*6的完整的体系。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促使美军开始探索,应该是在1996年C4ISR1.0出来,1997年C4ISR2.0出来。

到了2000年,美国海军提出了网络中心战的概念,以前认为互联互通是狭义的信息化装备的事,是C4ISR的事。到了网络中心战就认为任何一个团队、任何一个武器装备都是网络上的一个节点,所有武器都要信息化,变成了广义的信息化概念。再一个就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克林格-科恩"法案的要求,国防部作为美国政府的一个部,它也要遵循这个法案。

DODAF1.0是2004年1月公布,规定所有从五角大楼开支的项目的编档、设计都要按照这个来,变成了一个强制的要求。2007年4月份发布了1.5版,2009年5月发布了2.0版。这是它的一个大概的变化。

至于效果,美国国防部在2005年有一个报告,给出了一些数据,你可以看一下。

CIO时代网:DODAF去年公开了2.0版的内容,它与1.5有什么新的变化和进展?

林山:从形式上看,2.0与1.5变化是很大的:从视图角度看,1.5是4个,2.0是8个;从产品角度看,1.5是29个,2.0是52个。但从核心的内容角度看,变化并不大。1.0时的那个三角形,表示三个视图:作战视图、系统视图、技术视图,三角关系,三足鼎立。到了1.5的时候,从作战视图到技术视图之间这根线就没有了,这个和我们的理解是一致的,因为业务人员是很难了解技术标准细节的。

到了2.0时,这个三角没了,变成了8个视图,增加了几个视图。第一个增加了能力视图,这个在MODAF中是有的;第二个增加了服务视图,就是SOA的东西,与系统视图基本一样,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第三个他把数据结构从作战视图、系统视图中提取出来,组成了数据视图,这也可以说不是新的;第四个视图是项目管理的,描述作战、能力与各实施项目之间的关系。

所以核心的还是业务、能力。我们一直在谈"需求牵引、技术推动",需求必然从作战视图这一块来,但现在变化很快,等到业务、流程全部搞清可能有点晚了;不能等,但是技术推动也不能是盲目的,可以根据能力视图的要求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所以说能力视图还是很有意义的,它就相当于企业的愿景。

CIO时代网:有人说DODAF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怎么理解这句话?CADM与数据架构有什么区别?

林山:CADM,即核心体系结构数据模型,是定义DoDAF体系结构数据如何存储的模型,是元模型的概念。数据架构,是定义某一业务所需信息的数据模型。从DoDAF1.0起就一直在谈要以数据为中心,CADM在DoDAF1.0时只是一个参考模型,在1.5时就已经并入,成了DoDAF1.5规范的一部分,到了2.0演变成了DM2。

以数据为中心,这个要怎么理解呢? 我们可以拿报税系统作一个比方:以前是纸质的,要报几张表,这几张表就能反映你企业的应纳税情况;后来有了电子报税系统,只要填几个form,它比直接填表要简单,如合计项之类可以由系统自动生成。有了系统后,要报送的那几张表是系统自动生成的,但同时还要报一张盘,这个更重要,它是以报税系统数据结构存储的信息,税务局拿到后可以直接汇总,进行各种审核、统计。报表格,就是以产品为中心;报数据盘,就是以数据为中心。

我们做信息系统都要定义数据结构,做几个form来填数据,没有它,用户是没办法将数据输入的。这form的定义就很讲究,要让业务人员能理解,能将数据填进去,不同的form还能互相验证,而填完所有的form后,整个数据又是完整的。

CADM就是定好DoDAF的数据结构,DODAF中的产品就是form。光有CADM,没有"产品"定义,是很难或说没办法填写数据的。如何对CADM进行切割是很讲究的,我认为DoDAF的产品定义,这几刀切下去是很见功力的:每一刀下去,即每一个产品都要和一定的业务相关;另外,还要能有合适的建模语言来表达,以可视化的模型或表格来进行交互,如IDEF、UML等。比如OV-5,作战活动,用IDEF0来表示。就是说每个产品既要有形式化的表达,又要有业务的逻辑,目标是为了把CADM里面的数据填上。到2.0以后,更强调以数据为中心,产品仅是推荐,你完全可以自己定义"产品",从数据模型中选择相关要素组织成form,只要你能把数据收集上来就可以了。

CIO时代网:DODAF是美国军方总结出的一套体系结构,它适合在企业应用吗?

林山:DODAF虽然是由美国军方总结提出的,但我前面说过,DODAF里面要表达的如能力、作战、系统、技术等领域中的相关工作以及在这些工作中需要采用的相应方式方法,都是我们过去在实际研发过程中多次使用过的,只不过是DoDAF提出了一套更为完备的标准和规范。另外DoDAF只是骨架,肉需要我们自己去添,我们用到国外的东西更多的是思路、方法。这就像具体的房子可能是大家都不一样的,房子的图纸也是不同的,但盖房子的方法大家是差不多的,是可以借鉴过来用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为啥不用呢?国防、公安、政府等都是可以采用的。

虽然中国现在没有颁发自己的体系结构框架,但我们现在的发展多快?EAF没理由不出现,其中DoDAF很可能就是主要的参考对象,因此,更早的对DoDAF、ToGAF等世界先进体系结构框架了解和应用,将其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去,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将来中国自身的要求和规范。

CIO时代网:如果一个中国的组织决定开始整理自己的体系结构,应该从哪里入手?能不能给一些好的建议。

林山:很多企业把"企业信息化"理解成企业本身的信息化,认为自己小,用不着EAF那一套,只有那些进入500强的石油、电信、银行可能需要。但我想,任何企业都有甲方、乙方两种身份,要以乙方的身份为甲方做事。只要政府或者军队强制性要求,所有的供应商就是乙方就都会遵循体系结构来办事,就要用EA的概念把政府或者部队的业务、技术等梳理出来。比方说,北京市制订了自己的架构标准,你说是北京市信息办着急呢还是各个厂商着急呢?肯定是厂商。大量的乙方是要瞄准这个东西的。美国国防部也是这样的,颁布DoDAF标准之后,各个供应商,不管是做规划的还是招投标的,都要遵照这套标准去做事情,供应商当然要先自己把它搞清楚了。

从EA具体实施来说,我觉得先要找一个合适的体系结构框架作指导。至于从哪里入手还是要看需求驱动,需求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定好你的目标和愿景,梳理你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和技术,不断地迭代。这其中业务愿景是驱动,要从业务入手。

CIO时代网:您觉得作为一个企业架构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企业架构师作为一个职业在中国有前途吗?

林山:企业架构师应是一个团队。另外企业架构师也是要慢慢成长的,我认为至少要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要有技术背景,但更重要的是对业务的理解。

我相信10年之内,中国自己的体系结构框架一定会出来。那么除了甲方,还需要乙方要有一大批人去了解、学习EA。他们要掌握EA的思路和方法,以这样的方法来做甲方的项目。所以,企业架构师的需求很大。

专家简介

林山,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曾任国防科技大学讲师、总参第六十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有近30年软件研发、教学经历。参与军队指挥自动化、应急联动指挥等领域数十个项目的建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现任北京凌瑞智同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致力于装备论证、顶层设计、体系结构等方向的开发平台解决方案和方法论咨询服务与辅助研发。

原文链接